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武俊英:把流行元素融进蒲剧艺术,独创“俊英腔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zengfeng
    2019-05-04 10:21:04    来源:互联网   转载

      

    听惯了流行歌曲,偶尔听听戏曲,也别有一番风味。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运城人,最容易听懂的就是蒲剧。二胡、板胡、手锣、响板等简简单单的乐器,再加上优秀的戏曲演唱家,就形成了一场让人长久回味的戏曲。武俊英,作为运城蒲剧团团长,既是蒲剧的传承者,又是蒲剧的发扬者。

      

      

    能歌善舞的姑娘,走上戏曲道路

      

    武俊英出生在运城新绛县,母亲特别喜爱戏曲,经常在小小的俊英面前哼调、唱曲。受到影响的武俊英,从小就爱唱爱跳。她在学校里还被选为文艺宣传队队员。12岁的时候,她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,考上新绛县蒲剧团,随后1986年又被调到运城蒲剧团。跟着著名的蒲剧大师田郁文学习蒲剧的唱法和表演形式。

      

    唱戏曲的人要经常练嗓子,还记得曾经在越秀公园附近居住的时候,几乎每天早晨都可以听到公园里吊嗓子的声音。武俊英也是个非常努力刻苦的姑娘,从山头到田间道路、从溪水边到黄河边、从白天到夜晚,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总能看到她吊嗓子的身影。

      

      

    一开始,她扮演《红灯记》中的小铁梅,《杜鹃山》中的柯湘;到后来完整演绎老师的《藏舟》、《送女》等曲目,她完成了从学习模仿到继承发展的过程。

      

    把流行元素融进蒲剧艺术,独创“俊英腔”

      

    武俊英的“俊英腔”被广大的观众所喜爱,传唱度也很高,独树蒲剧唱腔的新流派。

      

    在唱法上,她根据自己独特的音质和音色,加入了多种附加音,例如断音、颤音、滑音、鼻音、装饰音、弱音、轻音、气音等等,采用干板清唱、无字吟唱等唱法。

      

    另外,在腔调融合方面,她也做了大胆的尝试。在蒲剧的基础上了,她借鉴了京剧的宽厚嘹亮、越剧的柔曼低回、豫剧的宛转悠扬,评剧的吐字真切,以及晋剧的虚声幽长。她甚至加入了流行歌曲的多种元素,争取到了青年人的喜爱。她的这些融合,极大地丰富了唱腔的内涵和表现力。

      

      

    除此之外,她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徒弟,例如贾菊兰、王苗苗、段虹、李红丽,就被誉为武派“四大名旦”。在蒲剧团年轻演员的心中,她是一个非常棒的老师。

      

    被观众喜爱的她说,“人民需要艺术,艺术离不开人民”

      

    武俊英出名之后,演出活动并没有减少,反而越来越多,几乎每年都要演出200多场左右。每次到一个新的村子,她都要打听当地的厂矿、军人或敬老院,专门为不方便长途跋涉的人进行演出。

      

    有次在河南演出,她听到附近山上有对残疾人夫妻,不方便看戏,就专门带着拉板胡的老公,冒着风雪去为这对夫妻演唱。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。

      

      

    她热爱唱戏,更热爱自己服务的群众,只有活在真实的生活中,观察百姓的生活,艺术的源泉才会源源不断,创造出来的艺术才能更好的为百姓服务。

      

      

     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